中融信托内部通知财富条线%的人力,主要是基层理财经理,解除劳动合同名单总部已经下发。
2.除首席外,离职员工的护照均可归还,并退还转正时缴纳的5万元“诚信金”。
4.员工的离职时间节点是过完春节后的一周以后,部分信托公司陷降薪裁员风波。
5.2023年是信托行业监管大年,监管部门接连发布多条行业新规,要求信托公司进行组织架构重塑和人员合理调整。
据报道,中融信托内部通知,财富条线%的人力,主要是基层理财经理。据悉,解除劳动合同名单总部已经下发,裁员无标准,要求按照总部的名单执行。人力方面除分部总以下都放开,均可申请离职。除首席外,离职员工的护照均可归还,并退还转正时缴纳的5万元“诚信金”!
1、裁员比例不低于40%,名单公司统一下发。裁员名单已经拟好,目前还没有正式下发,预计1月9日下方。但是,部分员工已经打听到了去留结果。
2、裁掉员工按照劳动法进行补偿,每一年工龄补偿一个月工资(即:N+1)。据一名理顾称,不在裁员名单内但申请离职的员工,也能够得到补偿。
2024年初起,信托行业动态引发市场关注,多家信托公司陷入降薪裁员的风波讨论中。
有的信托公司表示,相关裁员计划的传闻不属实,公司不存在所谓的降薪情况,公司离职人员主要为与架构调整相关的业务团队人员,以及同比例缩减的中后台人员。
还有的信托公司表示,公司是为深入落实2023年原中国银保监会发布的《关于调整信托业务分类有关事项的通知》等要求,加快业务转型,加上落实监管部门关于信托公司异地展业部门数量限制的整改要求,公司才对组织架构进行了重塑,进行了人员的合理调整及团队合并。
2023年是信托行业监管大年,监管部门接连发布多条行业新规,比如2023年3月发布的《关于规范信托公司异地部门有关事项的通知》对信托“打工人”的影响更为直接——文件对信托公司跨区域经营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
根据《通知》要求,信托公司能够准确的通过自身业务发展需要、中长期发展规划、内部控制水平和风险管理能力等因素,原则上在全国范围内选择6个城市设置异地部门。在同一城市内,所设立的异地部门需在同一地址集中办公,且数量不允许超出5个。对于不符合这一要求的信托公司,需在3个月内提交整改方案,并明确整改方式和风险防范措施。整改方案需经属地监管部门审查后,于2024年年底前完成整改。若信托公司在整改过程中遇到困难,属地监管部门可根据真实的情况适当延期,但延长期限不允许超出1年。
此外,《通知》还明确规定,信托公司不得在住所所在地以外设立异地管理总部。属地银保监局需在3个月内完成对现有异地管理总部的监管评估。对于确有必要保留的异地管理总部,信托公司需主动向住所所在地或异地管理总部所在地的地方党委和政府报告,并明确承担属地风险处置责任和落实风险处置维稳任务后,原则上可保留一个异地管理总部。对于不予保留的异地管理总部,信托公司需制定回迁方案,并于2025年年底前完成回迁。
当前,转型中的信托行业一边面临“新三分类”转型要求,另一边需要落实监管对于异地展业部门数量限制的要求。
有信托行业的人说,对异地部门的调整不可避免会引起人才流失和人员淘汰,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主要在于很多员工不愿接受异地上班。“比如保留A地分部撤掉B地分部,原来B地分部的员工可能很大一部分不愿意到A地上班。”该人士同时指出,信托财富部门每年年底也会有没办法完成业绩的员工离开,并不是现在才有(这个现象)。
据中国信托业协会数据,截至2023年末,信托业从业人员为17563人,继续呈现高学历人员占比高的特点。硕士及以上人员占信托业人员60.87%,较上年微升0.79个百分点。
具体而言,博士研究生384人,占比2.19%;硕士研究生人数10307人,占比58.68%;本科学历6525人,占比37.15%;专科及其他347人,占比1.98%。学历比例分布比例与上年基本持平。
根据协会此前报告,2022年末,64家信托公司共有员工20691人。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信托业从业人员2023年有所减少。
多位从业的人表示当前行业正处于“相对萎缩”的情况,对于裁员、降薪这类调整一种原因是受公司或团队的发展影响,同时也与近年来的行业转型压力等有所关联。
资管研究员袁吉伟表示,行业人数变化与行业发展周期有很大关系,行业发展速度快时,信托公司愿意招人,也有更多人员愿意进入信托行业,反之亦然。当然,整个信托行业都面临转型发展的压力,发展速度放缓,信托公司经营绩效下降,必然影响到人员规模压降、人员流动等问题。